English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质荣誉

资质荣誉

展示氢时代共创氢发展!2023深圳国际氢能与加氢设备展览会

  氢能是指氢和氧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具备零污染、零碳排放等诸多优势,被称为21世纪“终极环保能源”,可视为气候友好型能源解决方案的重要选项,也是新能源转型赛道上的技术路线之一。

  氢能除了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是重要的工业和特种气体,在石油化学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加工、电子工业、有机合成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应用。

  氢能可以作为天然气、汽油、柴油等能源的替代,并与锂动力电池形成互补,与汽油、柴油相比,氢的燃烧或电化学产物只有水,不存在碳排放和污染物。

  灰氢主要是通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氢气,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氢气均是灰氢,占比约95%;

  蓝氢指采用化石能源制氢+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获取的氢气,制氢过程中碳排放大幅度降低;

  绿氢指由核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通过电解水等手段获取的氢气,制氢过程中无温室气体排放。

  氢能被称为“终极环保能源”,相比普通能源具有10大优点(资源丰富、来源广泛、便于储存、利用形式多、燃烧热值高、高温高能、导热性好、低碳清洁、可再生利用、安全环保)而备受青睐,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商业经济价值可观。

  世界各国为了更好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能源结构转型,愈加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各项政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降氢成本。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美国等多个国家就开始探索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

  美国从 1990 年开始制定各项政策为氢能发展提供方向,明确发展路线,并提供巨额资金构建和完善氢能产业链各环节;

  欧盟各国相继颁布国家氢能战略,提出了未来 30 年渐进式的氢能发展路径,德法等五国相继发布国家氢能战略,共同助力欧洲氢能战略的完成;

  日本从2017年开始陆续颁发有关政策,引导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大力推进氢能发展利用。

  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将氢能规划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 2020 年氢能被列入能源范畴以来,氢能在低碳发展领域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出台氢能相关政策,引领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2021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氢能被纳入“新型储能”。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被视为国家重点战略新兴产业。

  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提出充分的发挥氢能作为二次能源的优势,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取“绿氢”。

  2023年8月8日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明确了近3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

  从国家近年颁布的氢能产业有关政策来看,均在极大程度上助推了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高度引领下,各地积极规划布局氢能产业。自2021年氢能被国家正式纳入“新型储能”起,不到一年就有约30个省出台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这些规划的实施在国内初步形成了五个示范区,分别为京津冀、河北、河南、上海和广东。

  2022年,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川渝、湖北等主要的非示范城市群也出台了中长期推广规划,涉及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氢能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等多个领域。

  如图,产业链上游制氢主要有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以及光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五种制氢方式(说明:国外主要制氢方式为天然气重整制氢,我国主要利用工业制氢)。

  产业链中游最重要的包含氢储运和加氢站建设。氢气的储存根据氢存在的相态可大致分为高压气态储氢、液氢、固体材料储氢,根据储氢方式的不同可将运氢分为长管拖车运氢、管网运氢等。

  2023年4月10日,我国首条内蒙古至北京的“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产业下游包括燃料电池以及终端应用,其中燃料电池是核心,也是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环节。终端应用方面,氢气可用于交通领域和工业领域,其中工业领域侧重于绿氢对灰氢的替代,主要将绿氢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

  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产业链经历了从零到一、从无到有,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中国汽车公司开始注重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创新。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合作研发等措施,提高核心零部件的自给能力和技术水平。这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具备更强大的实力。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我国正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间国家摇摆、内有转型之困等等挑战。同时,全球力量对比呈现东升西降、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凸显、产业升级势头正盛、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如何扬长避短,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当中重塑竞争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一书给出了回答,书中将中美冲突作为分析主线,同时将疫情冲击、绿色低碳、数字时代作为三条辅线。在此基础上将在理论上提炼出关于安全与效率的国家产业链悖论,并进行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实践探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48812】工业气体职业周报(2023年7月第3周):氧氮氩等零售气归纳价格同比上涨23%继续引荐工业气体板块 下一篇:这家北京冬奥会气体供应商五年内在全国要建300座加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