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华特气体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5-01-15 07:02:31 |   作者: 氪气

描述:...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特种气体国产化,并率先打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尖端领域气体材料进口制约的国内领先气体厂商。公司主要营业业务以特种气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辅以普通工业气体和相关气体设备与工程业务,提供气体一站式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光纤通信、光伏、医疗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冶金、化工、机械制造、人工智能制造等众多行业。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压力,半导体行业受行业本身供需以及新产品周期的影响,下游需求出现结构性分化,消费电子行业增速放缓,半导体销售额逐渐回落,行业在2022年下半年步入下行周期后持续低迷。

  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同比下降11%,约为5,330亿美元,存储器收入更是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降幅之一.在排名前25的半导体厂商中,只有9家在2023年实现了收入增长,10家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展望未来,SEMI报告称,全球半导体每月晶圆(WPM)产能在2023年增长5.5%至2,960万片后,预计2024年将增长6.4%,首次突破每月3,000万片大关(以200mm当量计算)。随着半导体生产销售的增长,有望带动电子特气半导体材料需求的增长,TECHCET认为由于整体半导体行业环境低迷,2023年半导体材料同比下降6%,随着条件转好,2024年有望增长近7%。

  TECHCET预计,2023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约51亿美元,同比增速仅为1.98%,较2022年增速下滑8.22%。2022年稀有气体原料价格大大上涨导致公司产品价格和收入上涨,报告期内稀有气体原料回归正常水平,因此导致公司稀有气体产品营销售卖价格和收入下降;受消费电子等需求不振、下游半导体厂稼动率下降等影响,导致2023年度公司电子特气业务收入和盈利下降;同时,报告期内因可转债发行完成,公司增加可转债利息费用,对公司利润亦造成一定影响。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026.60万元,同比下降16.8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11.53万元,同比下降17.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056.64万元,同比下降20%;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16,234.03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31.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的权利利益182,488.63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18.31%。

  公司的特种气体产品有集成电路领域应用的电子特种气体,光伏、面板、LED、LCD领域应用的特种气体和医疗大健康及食品领域应用的特种气体,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电子特种气体产品实现了包括高纯四氟化碳、高纯六氟乙烷、光刻气、高纯二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高纯氨、高纯一氧化氮、高纯三氟甲烷、高纯八氟丙烷、锗烷、高纯乙烯、高纯甲烷、高纯六氟丁二烯等众多产品的进口替代。公司自主研发的氟碳类、光刻稀混气类、氢化物、氮氧化合物、硅系前驱体等系列新产品主要使用在在半导体制程工艺中的刻蚀、清洗、光刻、外延、沉积/成膜、离子注入等核心环节,对最终元器件的性能起到关键决定性作用。公司的拳头产品光刻气(Ar/Ne/Xe、Kr/Ne、F2/Kr/Ne、F2/Ar/Ne)通过了荷兰ASML和日本GIGAPHOTON株式会社的认证,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两家认证的气体公司。

  经过长期的产品研制和认证,公司已成功的实现了对国内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90%的客户覆盖率,解决了长江存储、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润微电子、士兰微(600460)、英诺赛科、合肥长鑫、HW、HS、福建晋华等客户多种气体材料的进口制约,并进入了英特尔(Intel,美国)、格芯(Global Foundries,美国)、美光科技(Micron,美国)、德州仪器(TI,美国)、台积电(TSMC,中国台湾)、SK海力士(SKHynix,韩国)、英飞凌(INFINEON,德国)、三星(SAMSUNG,韩国)、铠侠(KOXIA,日本)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体系,同时公司的产品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知名半导体厂的重要战略供应商。

  公司通过持续的创新研发,坚持以特种气体研发为核心,致力于完善公司电子特种气体产品布局,不断扩充特种气体产品品种类型,不断实现更多受制约的电子特种气体品种国产化。公司持续开展技术引进与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不断深化技术合作与交流,强化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至报告期末,公司现已累计实现进口替代的产品超55种,另有在研项目57项在研项目中刻蚀类环节中应用的产品项目占主要比例。公司经过长期的产品研制和认证,成功实现了对国内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90%的客户覆盖率。公司的拳头产品光刻气(Ar/Ne/Xe、Kr/Ne、F2/Kr/Ne、F2/Ar/Ne)通过了ASML和GIGAPHOTON的认证,是国内唯一通过两家认证的气体公司。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产业链产品-锗烷通过了韩国最大存储器企业的5纳米制程工艺产线的认证并产生订单。公司产品已批量供应到28nm、14nm、7nm、等产线,并且公司的部分氟碳类产品、氢化物已进入到5nm的先进制程工艺中使用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报告期内,公司的准分子激光气体产品还通过Coherent(相干)德国公司ExciStar激光器的193nm测试,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准分子激光气体领域内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的技术积累日益深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包括多项电子工业用气体国家标准在内的55项标准,6项行业标准,1项国际标准和11项团体标准。

  公司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02专项)中的《高纯三氟甲烷的研发与中试》课题等重点科研项目,还承担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一代显示技术)项目中的“平板显示器用特种气体”研发。

  公司于2017年、2019年、2021年作为唯一的气体公司连续三届入选“中国电子化工材料专业十强”。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第六届“IC创新奖”成果产业化奖(集成电路用稀混光刻气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入选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获“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广东省专利奖优秀奖”、“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2023年度佛山市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效能)”等荣誉称号。

  公司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及自身技术优势制定发展目标,始终践行“量产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的产品研究开发模式,加强研发力度。报告期内,公司推出4款电子级新产品,1款混合气、1款新型氟碳类产品、2款氢化物。

  公司积极地推进产业链延伸,以逐步实现更多品类材料的自主化为目标。其次,公司由小品类延伸大品类,大单品氟碳和硅基系列新产品全产业链布局并实现突破。

  多年的海外业务经验使公司具备了国际化视野、背景及国际化运营能力。公司于2022年在泰国设立公司,主以投资现场制气业务为切入点,通过海外公司的区域优势,并依托公司特种气体产品的优势赋能提升客户认同度,目前,公司在泰国的现场制气项目增加至3个。报告期内,公司立足原有海外客户,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布局,通过收购的海外公司赋能公司的多款产品已通过新加坡“3D NAND制造厂商”的认证。为了更全方面覆盖东南亚市场,公司投资马来西亚公司,通过此布局已实现互联东南亚市场。

  公司的四款光刻气产品是唯一一家通过ASML和GIGAPHOTON认证的中国气体公司,公司已实现进品替代产品超55种,并通过产品在下游的认证优势,提升了境内外半导体客户的市场份额。

  公司利用多元化客户资源及长期专门干设备的业务经验,充分的发挥“气体+设备综合解决方案”的协同优势,全方面提升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

  自2023年公司首罐液氦陆运成功,对公司而言是战略性资源的补充,也标志着公司在氦气事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公司实现了资源性产品从销售端到原料端的可控,确保供应稳定、盈利增强。

  2023年,公司通过系统化管理逐渐完备流程,优化管理上的水准,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工作效率,为全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佛山市南海区2022年经济突出贡献企业、2023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等荣誉称号;荣获佛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健康企业、2023年度佛山市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效能)荣誉称号;荣获“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广东省专利奖优秀奖”、“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2023年度岭南好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入选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充足表现外部对公司规范治理、管理效率不断的提高的认可。

  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公司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引导和监督各子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围绕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供应链水平,推出物流标准化,增加车辆定位系统、电子运单管理系统,全面实施智能运营信息化,提升信息化供应链管理层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设备数据的数字化、经营业务的数据化、产品设计方面的数字化。未来会更深层次推进数字化管理,为质量管理、销售、包装物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管理、人力管理等赋能。

  公司格外的重视投资者回报,积极进行现金分红,切实让投入资产的人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近三年(2021年度-2023年度,2023年度分红数据以利润分配数据测算,最终分红金额以权益分派为准),公司累计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金额合计为2.10亿元。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各项披露文件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便于投资者及时了解公司重要信息,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报告期内,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在科创板上市公司首次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中(2022至2023年度)获得A级。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投资者热线电话、上证e互动平台、现场调研、线上交流会、研究机构策略会、业绩说明会等方式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促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公司在官网()设立了“投资者关系”栏目,便于投资者获取相关信息,以邮件、电话会议、现场调研和上证e互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回复投资者关切问题。

  公司于2023年4月首次披露了《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并将继续披露《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在消费电子等行业的推动下,半导体制造业的电力消耗及碳排放格外突出,如今大多数主要的半导体制造、显示面板制造和最终装配企业已经发布了净零承诺,以在2050年之前实现其运营范围的碳中和,这将对现有的半导体材料供应体系带来重大影响。公司积极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将ESG理念全面融入公司战略和日常运营中,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以特种气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辅以普通工业气体、气体设备与工程业务,打造一站式服务能力,能够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气体应用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采购气体原料、初级包装容器和气体设备相关配件。对于气体原料,供应商包括空分企业、大型金属/钢铁冶炼企业、化工企业、生产粗产品的气体公司、气体贸易商等;对于初级包装容器,供应商为生产钢瓶、储槽、储罐等的企业;对于气体设备相关配件,供应商为生产钢板、铝材、五金、阀门等产品的企业。

  公司通过广泛调查全国及全球相关原料的供应商情况,经比对筛选,初步确定供应商,再对其经营资质、生产能力、质量及稳定性、服务能力、价格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经样品检测合格方可纳入供应商名录,建立采购合作关系。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后,公司仍将围绕交期、价格、品质、服务四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通过严格、合理的供应商管理,公司保证了采购货源、质量的稳定以及采购价格合理。

  对于气体原料,公司一般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或长期框架协议,提前对产品规格、价格、品质等要素进行约定。实际需求时根据具体生产要求提前1-3天通知供应商备货,经供应商确认后货源充足后以单次订单实施采购,在订单中再对具体采购数量、交货地点、交货时间等进行明确约定。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合同或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并结合销售合同、过往销售状况及对销售订单的合理预测,确定合理库存量。

  在生产过程方面,由于特种气体的精细化特点,针对不同的客户在杂质参数、颗粒物含量、包装规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生产工序存在一定程度的定制化特点。

  终端客户主要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润微电子、士兰微、英诺赛科、HW、HS、合肥晶合、福建晋华、晶科能源、华虹半导体、芯恩(青岛)、和舰芯片制造(苏州)、华星光电、爱旭股份(600732)、润阳新能源、仕佳光子、英特尔(Intel,美国)、美光科技(Micron,美国)、德州仪器(TI,美国)、格芯(Global Foundries,美国)、台积电(TSMC,中国台湾)、SK海力士(SK Hynix,韩国)、英飞凌(德国)、三星(SAMSUNG,韩国)、铠侠(KOXIA,日本)等。

  国际大型气体公司主要为液化空气集团、林德集团、日本酸素控股、日本大金工业集团等国际巨头,也包括部分国际终端客户指定的贸易商。

  公司建立了“境内+境外”的全球销售网络。境内业务方面,公司主要通过自身销售团队、品牌影响力、客户推荐等方式进行市场开拓,境内业务包含气体销售、气体设备和管道工程;境外业务方面,收购新加坡AIG之前公司暂不具备海外仓储、物流和技术服务能力,因此:

  (2)部分产品销售给国际大型气体公司,由后者销往最终国外客户;国外市场开拓主要通过展会、网络宣传、客户介绍、子公司亚太气体建立境外客户的销售渠道等方式进行,境外业务多为特种气体的销售,公司海外销售比例及客户层次在国内气体公司中居于前列。收购新加坡AIG之后,公司在新加坡拥有了仓储、物流和技术服务能力,海外终端客户正在逐渐转为由公司直接销售。

  销售定价方面,公司综合考虑成本、市场竞争格局及客户的用气规模、稳定性、信用期等因素后确定。特种气体由于具有定制化、高附加值、客户粘性强等特点,价格相对较高。公司与特种气体客户的合同由框架合同和具体订单构成,客户下订单多为逐笔交易逐次下单,价格在具体订单中确定。因此,单个品种的气体产品易受供给变化、下游产业发展、竞争环境变化、客户结构区别等因素影响,其产品价格或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境外业务客户主要为大型气体公司,行业认知度高且议价能力强,出于快速扩大境外销售规模和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考虑,其定价相对国内终端客户通常较低。公司普通工业气体销售定价主要采取随行就市,当原材料市场价格出现较明显波动时,公司可及时与客户进行协商,将原材料价格变动反映至销售价格。气体设备与管道工程业务由于工程设备项目多与国企单位合作且采用投标模式,客户招标以定额预算执行,最终实行定额结算制。包装容器和单一撬装汽化器等设备以成本加成为核心原则,结合市场定位和客户需求数量制定价格范围,并以设备相关增值服务获得盈利。

  毛利率方面,对于境内业务,公司的普通工业气体业务由于在下游用途、竞争格局、产品附加值等原因,毛利率与特种气体有所差异;特种气体由于具有定制化、高附加值、客户粘性强等特点,毛利率较高。对于境外业务,客户主要为专业气体公司,需要通过其销售渠道打入国际知名半导体制造企业,其产品毛利率相对国内直销产品略低。公司亦同时通过海外布局方式优化海外销售模式,进一步提升直供比例及盈利能力。

  针对用气规模较小的客户,公司根据客户用气需求,将瓶装气送至客户处。由于特种气体的产品种类众多,且单一品种在下游产业的使用中占比较小,客户用气存在多品种、小批量、高频次的特点,因此对于特种气体,公司多采用气瓶模式,特种气体由于单位价值较高,且基本无运输半径限制,客户在关注配送和服务能力的同时,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而普通工业气体的气瓶模式销售相对于槽车模式量更小,其运输半径一般为50km左右,客户则更着重于气体公司的价格竞争力、配送和服务能力。

  针对用气规模中等的客户,通过特易冷将低温液体产品运输并充装至客户储罐内。特易冷模式配送具有更方便、快速、及时等优势,可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客户节省物流成本。特易冷模式运输半径一般为100km左右。客户更着重于气体公司的价格竞争力、配送和服务能力。

  针对用气规模较大的客户,提供的用气方案一般为在客户现场设置储罐和汽化器等装备,公司通过低温槽车将低温液体产品运输至客户处并充装至客户储罐中,客户有用气需求时对储罐内的液态气体通过汽化器进行气化使用。槽车模式较多见于普通工业气体和某些泛半导体客户用量较大的特种气体。普通工业气体的槽车模式有运输半径,一般为200km左右,且由于普通工业气体产品易复制化的特点,客户更着重于气体公司的价格竞争力、配送和服务能力。泛半导体客户用量较大的气体由于价格和附加值相对普通工业气体更高,因此运输半径较长,有些还可以进行长途运输。

  针对用气规模量大的客户,提供的用气方案一般为在客户现场安装空分等装备。公司通过在客户现场建立气体生产装置,直接向客户通过管道直接输送的方式供应。由于制气设备投入较大,因此需要与客户签署长期供应协议保证投资的回报。由于现场制气需配合客户生产装置连续稳定运行,因此客户更着重于工艺商的长周期现场管理与运营能力。

  由于普通工业气体运输半径的限制,公司必须在销售地建立仓储物流中心,同时特种气体、气体设备业务也可借助该基地辐射周边客户,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供应稳定性。

  目前,公司立足佛山,通过在深圳、中山、江门等地设立子公司,收购东莞公司,完成了珠三角地区的仓储布局与网络建设。同时公司还在国内的湖南、江西、浙江、上海、黑龙江、四川、江苏等省份设立子公司,海外通过全资收购新加坡公司、投建泰国现场制气项目等方式,辐射范围扩至华东、华中、西南、东北等国内其他地区、亚洲、东南亚乃至全球,仓储布局与网络建设日趋完善。

  公司的物流模式以自主配送为主,同时以有资质的第三方配送为辅。自主配送方面,公司目前拥有的大宗液体槽车、特种气体槽车、货车等运输车辆,半径200km内均可一日送达;第三方配送方面,公司与多家有资质的物流公司签署了物流运输协议,对公司的配送能力进行有效补充。

  海外业务采用海陆联运模式,公司将货物运输至境内港口,此后由第三方船运公司进行运输,并根据双方约定的不同方式完成交货。

  特种气体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用途,对纯度、有害杂质最高含量、产品包装储运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特种气体按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电子特气、医疗气体、标准气体、激光气体、食品气体、电光源气体等。公司的特种气体包括:电子特种气体和其他特种气体。电子特种气体,简称电子特气Electronic Specialty Gases(ESG),是特种气体的重要分支,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点,电子特气作为泛半导体的重要耗材,是半导体、液晶显示面板、光伏、LED等电子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支撑性原材料,为第二大半导体前道材料品种,被广泛应用于清洗、光刻、刻蚀、掺杂、外延沉积等工艺中。根据TECHCET及观研天下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60.23亿美元,2022-2025年CAGR达到6.39%;同时预计2024年国内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元,2022-2024年CAGR达到10.31%。伴随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持续回升以及国产替代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子特气企业有望深度受益。

  2021和2022年,经济新常态下更加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制造、新能源、AI等战略新兴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愈加突出。集成电路为全球电子特气的第一大下游,2021年下半年起,受到全球性芯片短缺影响,各大晶圆公司纷纷加大了建厂投资力度。根据IC Insights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达5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17-2022年均增速为8.68%。2022年下半年,芯片供过于求,半导体行业受行业本身供需以及新产品周期的影响,下游需求出现结构性分化,消费电子行业增速放缓,半导体销售额逐渐回落,行业在步入下行周期。

  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同比下降11%,约为5,330亿美元,存储器收入更是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降幅之一,在排名前25的半导体厂商中,只有9家在2023年实现了收入增长,10家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展望未来,SEMI报告称,全球半导体每月晶圆(WPM)产能在2023年增长5.5%至2,960万片后,预计2024年将增长6.4%,首次突破每月3,000万片大关(以200mm当量计算)。随着半导体生产销售的增长,有望带动电子特气半导体材料需求的增长,TECHCET认为由于整体半导体行业环境低迷,2023年半导体材料同比下降6%,随着条件转好,2024年有望增长近7%。

  2023年晶圆厂产能扩张放缓,投资支出降低。据SEMI所发布的《300mm晶圆厂展望报告》,在2021和2022年强劲增长后,由于内存和逻辑元件需求疲软,2023年300mm晶圆厂产能扩张放缓。根据SEMI《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伴随2023年全球半导体库存的逐步去化、高性能计算及汽车半导体需求增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额将快速回暖至920亿美元,同比增加21%,相较2023年的-22%增长显著,且至2026年将达到每月960万片的历史新高,该区间内计划将有82座新厂房和产线开展运营。随着全球半导体设备的投资额回升,有望带动包括电子特气在内的相关材料需求。

  目前国内自主生产的电子特种气体市场份额占比较小,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统计,我国仅能生产约20%的集成电路生产用电子特气品种,呈现高端产品产能不足,进口依赖度仍较高,经过近年来发展,初步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好不好”的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电子特气仍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和行业发展空间。未来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不断向国内转移,将显著拉动我国电子特气需求,也将进一步加速电子特气国产化进程。

  特种气体国产化趋势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特种气体行业经过了40年的发展和沉淀。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业内领先企业已在部分产品上实现突破,达到国际标准,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特种气体国产化取得了初步进展。特种气体在技术进步、需求拉动、国家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产化进程的增速将尤为明显。

  全球范围内,集成电路领域技术快速更迭,晶圆尺寸从6寸、8寸发展到12寸,制程技术从28nm、14nm、7nm到5nm,乃至未来的3nm、1nm。国内在产业政策推动、国家各级产业基金扶持等多重因素的促进下,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在面向世界前沿水平加速追赶。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芯片市场需求正在经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高端芯片领域,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以上这些变化均对特种气体纯度、杂质含量、混配精度、包装物质量、稳定性、客户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行业竞争将由单纯提供产品逐步趋向于综合服务能力的竞争。随着客户对供应商实力的不断认可,供应商依次可以提供以下服务:

  (3)提供气体包装物的处理、检测、维修,供气系统、洁净管道的建设、维护等全面的专业性增值服务,形成TGM(Total Gas Management)业务,供需双方形成深度、长周期绑定;

  (4)客户和材料供应商联合开发新制程中所需要的新材料,共同定义未来的产品和技术路线图。

  特种气体在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合成、纯化、混合气配制、充装、分析检测、气瓶处理等多项工艺技术,以及客户对纯度、批次稳定性、物流稳定性等的高要求,对拟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门槛及认证壁垒。

  气体纯度:气体纯度是特种气体产品的核心参数,要求超纯、超净,超纯要求气体纯度达到4.5N、5N、6N、7N甚至更高纯度,超净要求严格控制粒子与金属杂质的含量,纯度每提升一个N以及粒子、金属杂质含量浓度每降低一个数量级都将带来工艺复杂度和难度的显著提升。

  混合气配制:混合气配比的精度是核心参数,随着产品组分的增加、配制精度的上升,常常要求气体供应商能够对多种ppm(10-6)乃至ppb(10-9)级浓度的气体组进行精细操作,其配制过程的难度与复杂程度也显著增大。

  气瓶处理:气瓶处理是保证气体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不会被二次污染的关键,对气瓶内部、内壁表面等的处理涉及去离子水清洗、研磨、钝化等多项工艺,而磨料配方筛选、研磨时间设定、钝化反应控制等均依赖长期的行业探索和研发。

  气体分析检测:气体分析检测方法的基础是对气体生产过程的熟悉,在不具备对应产品纯化或混配能力的情况下,对于气体可能含有的杂质组分、可能得浓度区间均难以判断、也就难以针对性建立检测方法。

  全球化的物流体系:全球领先半导体晶圆企业Fab厂分布于全球各地,要求供应商具备全球化的仓储、物流和技术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的产业不断升级换代,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普通工业气体的需求将持续平稳增长。

  工业气体可以分为特种气体和大宗气体两类,其中大宗气体又可分为空分气体(氧气、氮气、氩气)和合成气体(乙炔、氢气、二氧化碳等)。

  据亿渡数据预测,2022年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为10,238亿元,2026年有望增长至13,299亿元,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6.8%。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工业发展稳定的环境下,全球工业气体市场将持续稳定增长。根据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氧股份(002430)”)相关公告,其间接股东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和其他投资者拟收购浙江盈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g股权;另综合媒体报道,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耗资20亿欧元注资梅塞尔集团并由后者收购其在与CVC Capital合资公司的少数股权,全球工业气体并购重组此起彼伏,目前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林德集团、液化空气集团、空气产品、日本酸素控股等龙头企业,且其占据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较高的市场份额,垄断的格局短时间仍将持续,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内龙头企业成长天花板仍较高。

  近年来,随着国内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工业平缓增长,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的整体增速也随之由快速增长时期过渡到稳步增长时期。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气体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水平,中国未来工业气体的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根据亿渡数据预测,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到12,539亿元,国内市场规模可达到2,325亿元。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增速保持较好但市占率较低,2021年国外企业(林德集团、液化空气集团、空气产品、日本酸素控股)在中国的工业气体市场份额为55.7%,属于寡头竞争市场。国内头部企业与海外气体在规模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随着国产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国内的气体公司将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特种气体在泛半导体等高端应用领域由液化空气集团、林德集团、日本酸素控股、Merck(收购由AP拆分出的电子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材料公司Versum)等国外气体公司垄断的情况下,公司经过长期的产品研发和认证,成功实现了对国内12寸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90%的客户覆盖率,解决了长江存储、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润微电子、士兰微、合肥长鑫、英诺赛科、HS等众多知名半导体客户多种气体材料的进口制约,并进入了英特尔(Intel,美国)、美光科技(Micron,美国)、德州仪器(TI,美国)、格芯(Global Foundries,美国)、台积电(TSMC,中国台湾)、SK海力士(SKhynix,韩国)、英飞凌(德国)、三星(SAMSUNG,韩国)、铠侠(KOXIA,日本)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体系。公司产品已超20个供应到14nm、7nm等产线,并且公司的部分氟碳类产品、氢化物已进入到5nm的先进制程工艺中使用并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半导体领域,公司产品得到境内外大型半导体厂商一致认可,充分彰显了行业下游对公司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认可。

  公司自主研发的Ar/F/Ne、Kr/Ne、Ar/Ne和Kr/F/Ne4种混合气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通过荷兰ASML公司和日本GIGAPHOTON株式会社认证的气体公司,并且4种混合气在半导体厂得到广泛应用,充分显示了行业下游客户对公司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能力等方面认可。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公司的技术积累日益深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213项专利,其中32项发明专利、178项实用新型专利及3项外观设计专利。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包括多项电子工业用气体国家标准在内的55项标准,6项行业标准,1项国际标准和11项团体标准。公司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02专项)中的《高纯三氟甲烷的研发与中试》课题等重点科研项目,还承担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一代显示技术)项目中的“平板显示器用特种气体”研发,公司于2017年、2019年、2021年作为唯一的气体公司连续三届入选“中国电子化工材料专业十强”。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第六届“IC创新奖”成果产业化奖(集成电路用稀混光刻气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入选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公司荣获“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广东省专利奖优秀奖”、“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2023年度佛山市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效能)”等荣誉称号。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带动了新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如高纯三氟甲烷、高纯氪气、乙硅烷、甲烷等产品在3D NAND制程工艺、新型光伏电池中得到大量的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更加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愈加突出,带动了特种气体在新兴行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同时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芯片及器件产品在半导体照明、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数据中心、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3D打印、先进通信、新能源汽车、云服务器、第三代功率器件、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市场增长,也将会带动特种气体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同时,未来伴随AI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算力芯片、存储芯片等芯片需求有望快速增长,这或将为电子特气需求贡献重要增量。

  随着国内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我国特种气体的发展潜力巨大。国内气体企业相较于国外的气体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加快并购重组及资源整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能力,提升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以适应新业态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特种气体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也更多,对品质要求也更严格。新发展模式下行业和产品的纵横向延伸是企业有力的竞争力,如其他特种气体中民用类(医疗、食品级)特种气体市场需求明显加速。公司在发展民用特种气体方面吸收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产品销售具备由厂商直接销售到消费者的模式,以国内14亿人口计算,民用类特种气体市场的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半导体是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双循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我国“十四五”规划对半导体产业链中包括先进制程、高端IC设计和先进封装技术、关键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各个关键“卡脖子”环节提供重点支持,工业气体行业是我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部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均明确提及并部署了气体产业的发展。

  特种气体作为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性基础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环保、医疗等领域,近年来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连续出台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业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等多部战略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将特种气体列入新材料产业,大力支持和推动特种气体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下游需求的不断增长,特种气体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半导体市场发展迅速,在建及未来规划建设的产能为特种气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芯片及器件产品在半导体照明、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在规模上增加了特种气体的需求,产业创新、技术迭代带来新工艺、新产品等,也进一步拓宽了特种气体的应用领域,不断产生新的特种气体产品需求,电子、新材料、医药等行业的快速增长,也带动特种气体的需求结构优化。

  EMI预测2020-2024年全球8寸晶圆总产能预计将增长18%,12寸晶圆总产能预计将增长48%。

  IBS预测,2030年全球芯片行业的年收入将比2021年翻一倍,达到1.35万亿美元。SEMI发布的《2026年200mm晶圆厂展望报告》,预计在2023年到2026年,全球半导体制造商200mm晶圆厂产能将增加14%,新增12个200mm晶圆厂(不包括EPI),达到每月770多万片晶圆的历史新高。

  随着先进逻辑制程及存储技术需求增加、显示市场持续增长、“碳中和”及“碳达峰”对光伏需求的增加将驱动特气市场规模的高速发展。

  随着电子、新能源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种气体长期严重依赖进口所导致的产品价格高昂、交货周期长、服务不及时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甚至用于军事、国防、航天等国家安全领域的特种气体更是受到国外的限售。目前中国半导体市场在稳步提升,但进口依赖问题依旧严峻,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到3,493.77亿美元,出口额仅为1,359.74亿美元,贸易逆差达2,134.03亿美元,虽然较2022年的2,616.61亿美元下降18%,但2024年前两个月集成电路贸易逆差累计同比增长10%,同比转正,集成电路行业国产化水平亟待提升。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内特种气体的技术突破,客观上国内的特种气体开始逐步具备替代进口的能力。当前我国正积极承接全球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随着全球晶圆厂的加速扩建以及产能的逐步释放,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下游产业对特种气体国产化的需求明显,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来看,根据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231亿元,同比增长6.94%。未来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不断向国内转移,将显著拉动我国电子特气需求,也将进一步加速电子特气国产化进程。

  公司一直以特种气体为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围绕特种气体开展研发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较强的研发优势、高端应用领域的先发优势、丰富的产品种类及“一站式”的综合服务能力优势、营销网络优势、半导体行业的品牌优势、供应链反应迅速服务及时的优势等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掌握了特种气体从生产、存储、检测到应用服务全流程涉及到的关键性技术,包括气体合成、纯化、混配、气瓶处理、分析检测以及供气系统的设计、安装、日常维护等环节。特种气体供应是系统工程,全流程的各个环节对产品纯度、精度、稳定度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公司精益求精,在原有核心技术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持续提升各节点技术水平,追求更高的纯度、更低的杂质含量、更稳定的质量、更高的检测精度。

  在产品开发和储备方面,公司坚持多品种的特种气体开发策略并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需求的敏锐把握,对研发的产品未来投向市场的应用方面具备较强的战略前瞻性,由于对前沿领域特种气体进行布局,并成功进入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光伏能源、氢能源等领域客户供应链,形成了较强的先发优势。一方面,随着公司的先发优势愈发扩大,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逐步成为标准制定者。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包括多项电子工业用气体国家标准在内的55项标准,6项行业标准,1项国际标准和11项团体标准,累计取得21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2项。另一方面,先发优势下公司与客户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市场前沿需求的把握更加准确,能迅速根据客户的需求,确立贴合市场、行业领先的研发方向,保持研发的持续先进性。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特种气体国产化,并率先打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尖端领域气体材料进口制约的民族气体厂商。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下游高端应用领域,客户对于气体纯度及精度要求较高,因此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客户对气体供应商会有审厂、两轮产品认证等审核程序,电子特气产品认证周期长,尤其是半导体领域,认证周期达2-3年。

  公司经过多年行业沉淀在高端市场领域形成了突破,积累了中芯国际、华润微电子、长江存储等众多优质客户,尤其在集成电路领域,对12寸芯片厂商的覆盖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且不少于20个产品已经批量供应14纳米先进工艺,不少于13个产品供应到7纳米先进工艺,2个产品进入到5纳米先进工艺。第三代功率器件半导体方面,公司产品满足碳化硅(SiC)与氮化镓(GaN)等生产需求。公司也已进入到全国最大的氮化镓厂和碳化硅厂供应链。

  同时,由于前期严格的认证体系,一旦进入供应链体系并开始批量供应,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便相对稳定,且随着合作关系的深入,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强化客户粘性;另一方面,公司又能够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挖掘,研发和推出更多、更先进的产品种类,拓展业务机会。因此,公司在积累众多优质客户后,先发优势明显。

  公司下游客户具有用气多样化、分散化的特点,公司已在特种气体领域生产出高纯四氟化碳、高纯六氟乙烷、高纯二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高纯八氟环丁烷、高纯三氟甲烷、稀混光刻气等超55个产品并实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由于气体产品的特殊性,每一产品的经营均需取得相应的危化品经营许可等资质,公司取得的生产、经营资质覆盖产品种类超过100种,是国内经营气体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能有效满足客户多品种、一站式需求,产品种类优势明显。这些产品互相促进,能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品种需求。

  此外,公司具备业内领先的物流配送能力,由大宗液体槽车、特种气体槽车、货车组成的专业运输团队,半径200公里内均可一日送达,并通过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的完善,提高了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产品销售与售后一体化。

  多品种协同及供应和服务一体化大大提升了客户生产效率,形成公司强大综合服务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气体品种进一步增多,供应链体系更优化更专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客户对气体种类、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的高要求都使得营销网络在气体企业的经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公司立足佛山,辐射华东、华中、西南、东北及东南亚,营销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市场渗透率、客户服务质量不断增强。

  此外,公司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海外客户,包括国际气体巨头的认可,是国内少数实现了大量特气产品出口的气体公司。公司产品通过国际气体公司,如液化空气集团、林德集团、大金集团等公司出口至东亚、东南亚、西亚、北美、欧洲、日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境内+境外”的全球销售网络,既能有效促进产品销售、提升公司产品影响力,又能在信息、渠道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有效缩短了公司在国内半导体芯片客户端产品认证周期。

  此外,公司早期设立香港亚太子公司,近年设立泰国子公司,收购新加坡公司,设立马来西亚公司,在国内气体公司中率先实现海外仓储、物流和技术服务能力并可海外直接销售。

  技术更迭、产品更新换代或竞争加剧将可能导致公司市场占有率和用户规模下降、研发投入超出预期或进程未达预期、研发失败、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关键设备被淘汰、恶性竞争等风险。

  公司的特种气体主要面向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新能源等产业,该类产业具有技术革新频繁、迭代快速的特点,随着下游产业自身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特种气体等半导体材料的纯度、杂质含量等技术指标要求将不断提高,公司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技术、新产品,才能保持公司现有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未来,若公司未能及时根据行业发展状况作出前瞻性判断,或因技术升级迭代进度和成果未达预期,致使技术水平落后于行业升级换代水平,不能适应下游客户的迭代需求,将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特种气体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均在气体行业有着多年的从业经历,技术经验丰富,对公司的产品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特种气体行业的发展,行业内的人才竞争也日益加剧,能否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收优秀人才的加入是公司能否在行业内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关键。一旦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对公司的产品研发及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特种气体产品的主要客户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高端领域客户,其生产过程精细化程度高,对气体产品的稳定度要求极高,例如应用于集成电路晶圆加工生产线的气体,纯度或杂质含量百万分之一级的细微波动就会对整条生产线产品良率造成不利影响。而这些领域客户的产线价值极高,尽管公司已掌握特种气体生产全流程的核心技术,品质管控能力较高,并通过了客户严格的审核认证,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公司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将导致产品质量纠纷或诉讼,面临巨额赔偿的风险。

  工业气体产品大多为危险化学品,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都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并通过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输管理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如果未来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个别员工疏忽导致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或其他偶发因素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存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特种气体国产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公司的成熟产品可能将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公司将在更多领域与国外大型气体公司产生直接竞争,竞争环境的变化可能带来产品价格的波动。此外,技术的重大突破、下游产业发展趋势的变化都可能对供需产生影响,进而造成产品价格的波动。

  公司的原材料主要采购自空分气体企业、金属冶炼企业、化工企业、生产粗产品的气体公司等,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价格受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如果公司上业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对供需关系造成影响,将造成公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进而对成本、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期末应收账款呈增长趋势且维持在较高水平。

  未来如果公司催收不力或客户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坏账风险。公司已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设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加强客户准入审查、规范合同签定、回款监控、发货控制、客户评价等措施以降低坏账风险。

  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如果公司不能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和存货管理,可能存在存货余额较大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公司按需生产,加强对生产计划进行审查,定期盘点,分析存货周转,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按产品审查安全库存,结合市场情况调整采购策略以控制存货规模。

  公司外销收入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未来如果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升值,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造成公司利润空间收窄,提高售价则会使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性价比优势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削弱,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造成销售量的降低,进而影响经营业绩。公司密切关注海外市场,减少多币种结算转换,利用专业机构信息,必要时采用金融工具管控汇率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商誉的账面价值为12,747.59万元,为公司收购东莞高能、新加坡AIG等企业合并成本超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金额。若因不可抗力、宏观经济环境子公司经营管理出现重大失误等因素,导致被收购企业经营业绩不达预期,则上述收购所形成的商誉存在的减值风险,从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外资气体巨头布局较早,气体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兼并收购,全球工业气体市场已经形成了少数几家气体生产企业占据全球市场大多数份额的市场格局。国内半导体用电子气体市场份额主要被林德集团、日本酸素控股、液化空气集团等国际巨头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目前,市场垄断格局明显,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难以改变。

  目前公司下游应用领域集中主要集中在IC,显示面板、光伏等其他泛半导体领域以及食品、医疗等其他高价值领域,目前公司在半导体客户的收入不断提升,若半导体需求不振可能对公司销售收入造成影响。

  公司的下游客户最重要的包含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等制造业领域,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总体发展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调整带来的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影响公司的部分下业,并将对公司的主营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司产品的终端需求与宏观经济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地缘政治变化、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等因素都将影响终端需求,从而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1、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占全球比例持续提高,将为中国工业气体制造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市场的迅速扩大、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工业产值的快速提高都带来了对工业气体产品的巨大需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将达2,145亿元,工业气体下游几乎覆盖所有工业门类,市场空间还将持续扩大。我国工业市场快速发展,产品需求日益增长,我国逐渐成为全球工业气体行业最活跃的市场之一,给气体行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根据TECHCET预测,在未来3-5年内,由于先进逻辑芯片和存储器技术的激增以及显示器市场的持续增长,电子特种气体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由于从碳基能源到光伏能源的持续转变,光伏发电将稳步增长,对特种气体的需求较大。中国的特种气体市场仍由海外气体巨头占据主导供应地位。因此,对于中国的特种气体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尤其是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连续出台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业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等多部战略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将特种气体列入新材料产业,大力支持和推动特种气体产业的发展。

  公司是一家专注特种气体的研发,聚焦主营业务发展的公司;长期以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率先打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尖端领域气体材料进口制约的气体厂商,提供气体一站式综合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持续投入和转化,深度践行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使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专注细分市场,深化“专精特新”在产品技术、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营管理上全面提升公司的服务能力。

  目前,公司一方面聚焦成熟制程应用产品的多品类开发,丰富更多品类数量;另一方面聚焦成熟制程向先进制程产品应用的持续研发,通过两方面相结合保持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打开与同行的竞争距离。公司也认识到产业链过短及战略产品气源问题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正通过积极的开发和新建全业链产品项目、深化气源合作等方式向上游延伸产业链。

  公司面向海外客户较早,海外知名半导体客户覆盖较多,产业链下游对公司的产品品牌认同度也较高。公司是民营气体公司中管理团队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背景及国际化运营能力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通过两次成功的收购案例已体现出公司较强的整合能力。因此,公司将利用自身优势及满足产业链全球化趋势需求,将围绕补全公司在产品品种类型、产业链、区域等方面进行整合。

  由于产业政策和资本双重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未来乙硅烷在逻辑电路上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公司以乙硅烷为切入点重点开发硅基系列产品(含硅基前躯体),及公司推出的新型氟碳类产品(主要应用于3D NAND的蚀刻和用于KrF激光锐利蚀刻半导体电容器图形的干工艺),均是电子特种气体中用量较大、盈利能力较高的单品,且从全产业链端研发并供应,有助于盈利能力的提升;其次,积极扩产原有优势及空间较大、产值较高的产品战略。

  (1)强化医疗、食品、消防、绝缘、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布局,比如呼吸医疗领域、瓶装和液体气体零售领域等未来气体行业的先进应用领域。

  (2)加大空分领域投资力度,确保原料供应,进一步落实“中小型空分-战略入股大型现场制气-液态气-钢瓶气”的全产业链布局;利用自身机制灵活的特点,大力发展液态气、瓶装气等在零售板块进行开拓;拓展终端领域,充分掌握终端零售客户;在普通大宗气体领域与国内外龙头空分企业差异化竞争。

  (3)公司利用多元化客户资源及长期专业从事设备的业务经验,充分发挥“气体+设备综合解决方案”协同优势;以特种气体为基础,利用长期形成的销售与客户优势,向下游应用领域中朝阳行业拓展包装物、半导体设备备品备件辅助设备等产品。

  在国内,公司深耕华南市场、强化长三角、西南、华中和西北地区等国内区域布局,从半导体客户和食品、医疗等领域布局新兴起的产业;在海外,公司利用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公司的生产、仓储基地、现场制气等优势,契合产业转移背景,国际化业务优先完善东南亚布局,争取欧美市场取得一定突破;从而站稳国内气体公司海外布局第一梯队位置。

  公司以突破更多的卡脖子技术难点为目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公司技术能力,以高端材料的研发为导向,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及海内外高端技术人才以合作或合伙的方式,实现前沿战略技术和人才的储备。

  2024年,是公司实现亚洲领先的特种气体公司战略目标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可转债募投项目地以及南通等新项目的落地将会是今年最重点的工作,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为加强公司产品线供应能力提供必要保障,同时通过国内、国际的渠道拓展.创新业务模式、强化执行力、提质增效等实现全年经营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1.公司将继续夯实差异化竞争力,通过多维度创新业务模式,补齐公司短板,确保公司战略目标落地。

  2.继续深化产品研制工作,确保每年的在研产品计划落地,并投入产线.继续加强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通东南亚全网络互联,继续提升海外的直销服务份额。

  4.培养对气体事业有激情、有经验、想做事的合伙人,组建梯队后备人才队伍。

  5.加大可转债募投项目的建设,加紧推进建设进度,尽快实现募投项目的产品转化,释放产能和产值。

  6.加紧实现新型氟碳气体、硅系前驱体等前期建设项目的量产,全面推进前驱体市场导入工作。

  7.全面围绕“差异化发展与国际化布局,打造亚洲领先的特种气体公司”的战略,补全品类、延伸材料产业链、拓展区域。

  8.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产品和渠道的双开发机制,加大力度对高端产品调研和行业应用调研,做好高精尖领域的产品开发。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杭氧股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芯国际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虹半导体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上一篇:氪气-山东年光光阴气体有限公司_液氮_液氧氩态二氧化碳 下一篇:44666ccm彩民之家:3d图库牛彩网:3D图酷牛彩网: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复赛举行 福建江苏等8支代表队进入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