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化工行业发展四大核心趋势及我国企业需重点关注领域

时间: 2024-12-07 16:22:27 |   作者: 氪气

描述:...

  全球化工行业迎来一系列关键转型与升级,其中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高端化学品研发、供应链韧性构建,成为引领行业前行的四大核心趋势。2025年,我国化工行业有望实现持续复苏并保持温和增长,但企业仍需积极寻找新的市场驱动力,以在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随着市场环境一直在变化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化工行业迎来一系列关键转型与升级,其中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高端化学品研发、供应链韧性构建,成为引领行业前行的四大核心趋势。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在经历去库存周期后,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逐步复苏态势,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稳步回升。根据2024年行业摸底、各类行业会议专业的人建议及笔者观察,2025年我国化工行业有望实现持续复苏并保持温和增长,但企业仍需积极寻找新的市场驱动力,以在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此外,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技术创新壁垒和地理政治学风险仍然构成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乃至挑战。

  受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等根本性结构因素及全球经济碎片化对全球贸易带来的限制影响,虽然全球GDP将继续温和增长,但大环境整体低迷预期仍将持续,化工企业大多已制定可持续生存战略,以适应经济长期的低增长期。

  在世界不一样的地区,化工企业承受的压力不一样。欧洲化工企业在过去两年遭遇了通货膨胀和高能源价格的挑战,对企业利润率构成直接压力。为此,大多数公司继续宣布了成本削减计划,使企业支出水平与宏观经济保持一致。

  我国化工企业拥有显著的成本和规模集成优势。国内化工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通过引进先进的炼油技术和工艺,将炼油和化工生产环节一体化,一方面在原油价格波动时大大降低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也推动高的附加价值化工产品的开发。此外,许多企业采取了推动绿色化、智能化等手段,以求在产业链各环节提升运营效率、控制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在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各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危机,不断强化针对化工产业的环保法规体系。在此背景下,化工企业的增长潜力与运营可持续性愈发依赖于对不断出台的环保政策法规的适应能力。

  欧洲方面,欧盟已出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并将化工行业在实现《欧盟绿色协议》目标中的核心作用置于政策议程的前列,旨在促进欧洲内部企业向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在美国,《通胀消减法案(IRA)》已成为推动低碳技术、循环经济方案的重要驱动力,随着2025年1月特朗普出任总统,这一政策走向是否会出现调整尚存不确定性,但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法规以保护本土工业,已成为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举措。为应对这一趋势,欧美企业更多选择依赖政策法规,注重市场激励和碳定价机制,强调全供应链透明度及产业链上下游活动产生的间接碳排放(Scope3)降低手段。从市场上看,欧美市场对可持续产品需求强,价格接受度高,因此企业有向化学回收和生物材料定向研发和生产的空间。

  我国环保法规体系的调整正为化工行业向绿色环保业务的拓展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政府的倡导扶持和国内广阔的市场需求,我国已经并可能持续在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领域保持全球领头羊,新增低碳能源设施(尤其是风能与太阳能)的安装量已达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足以满足并超越年度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随着氢能、可控核聚变等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石油化学工业行业在能源结构中的作用将更多地聚焦于化学品与新材料的生产。但是,与欧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比,国内化工企业向可持续发展领域布局、技术应用仍多为追赶模式,偏重规模化生产。针对碳排放的管理偏重于对企业直接控制的排放(Scope1&2),虽然国内循环经济需求量开始上涨仍然强劲,但鉴于客户价格敏感度高等因素,尽管资源循环利用与碳减排已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但国内企业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偏向于采用物理回收技术,化学回收研发技术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化工企业在高科技、清洁能源及其他高增长、高的附加价值化工产品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数据,2024年迄今,半导体与电子元件、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建筑与结构金属及塑料与橡胶等行业展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美国化学理事会(ACC)预测,半导体(芯片)将继续成为推动化工行业需求量开始上涨的主要动力。为此,为应对传统化工商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润空间的压缩,国际化工企业纷纷加大对聚合物材料、特种化学品和工程塑料等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投入,并希望进入技术壁垒较高的细分市场,从而增强企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力。

  我国企业身处化工大环境的演变之中,面临高的附加价值化学品大部依赖进口、企业投资结构单一和原创新研发能力不够的固有顽疾,政府和行业已意识到这一挑战,并努力推动创新型精细化工的发展,以此加以应对。目前,国内头部化工企业相较于世界跨国公司高成本全球运营体系,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行产品研制和服务,使得在功能涂料、高端聚烯烃材料、合成橡胶等高端化学品细致划分领域研发取得了领先地位。

  与生物技术或软件等高创新率行业相比,化工业的整体创新速度相对较慢。目前,全世界内已存在的化学品数量约为30万种,而每年新开发的化学品仅有2000种左右,创新率仅为6‰。尽管跨国公司目前仍主导着高科技和高端化工产品的供应链,但我国化工企业正在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吸引外资和发挥价格上的优势等措施,逐步赢得市场占有率,具备追赶并成为高端化学品研发领导者的潜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是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化工行业面临地理政治学焦灼的事态加剧、全球能源需求波动、国际油价震荡及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要求等多重影响,这从侧面对化工企业供销链的韧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年,全球化工企业供销链仍将面临诸多困难。俄乌冲突、中东局势、巴拿马运河干旱等因素,仍然可能推高石油、天然气等上游产品价格,并对全球贸易和运输造成成本压力。同时,进口关税、排放法规、地区贸易中断等因素,则可能使部分欧美化工产品重获来自本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客户。为应对这些变化,欧美企业已重新审视和调整其购销策略。

  对我国化工行业而言,世界形势的一直在变化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一方面,国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仍将影响我国对原油的进口和原材料的定价体系;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仍占据国内广大的化工市场和旺盛的化工产品需求,并可借由“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新兴国家化工商品市场。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等部分化工领域,已呈现出区域化趋势。因此,我国化工企业在持续推进供应链一体化的同时,也应提升供销管理的灵活性和韧性,注重本地化生产能力和区域化投资布局,更好地抵御外部干扰和变化。

  2025年仍然是国内化工企业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和机遇期。在前文趋势观点基础上,我国化工企业不仅要深刻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更要前瞻性地布局。

  在化工行业中,宏观经济提高速度放缓和市场偏好的持续变化正倒逼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大型头部企业可借助资源集成和规模化效应,通过炼化一体化等方式来进行降本增效。相比之下,小企业则必须转向更加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跨入化工细分产品和服务赛道,以强化客户关系、获得定价权力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客户共创不仅促进了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还增强了与客户的联系,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产品研究开发流程,让客户参与到化工产品设计和改进中来,从而确保化工产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定制化解决方案也成为化工企业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好的服务有效提升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化工企业衡量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一个简单指标是议价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化工产品客户的议价能力逐渐提升。尤其是在下游的成品油和化工商品市场,客户对价格更加敏感。新能源技术的兴起也逐渐增强了客户对传统石油化学工业企业的议价权。因此,化工企业在制定产品和服务策略时,需要最大限度地考虑议价能力,以此来感受市场需求的变化。

  国内一些化工企业目前已有意识逐步退出已达到发展极限的业务,进而转向正在沐浴政策红利的储能、材料、塑料等可持续发展领域,但也因此造成新的产业拥挤和排斥现象。未来化工行业将高度依赖学科交叉合作,化学与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推动新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以应对能源短缺和绿色低碳发展等全球性挑战。

  一个热点话题就是AI对化工产业的加持。随着人工智能的迭代和进步,企业已能够最终靠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督研发生产各环节数据,并以此进行主动风险预测,将企业风险应对前置,以降低企业潜在损失。此外,人工智能还大大加快了环保工艺和材料的研发速度。类似通过一系列分析和整合大量数据探索材料和化学化合物的组合效果,人工智能正成为继显微镜和论文之后,最具革命性的科技研发工具。

  从可实现性和经济收益上考虑,在众多化工产品的研发方向中,笔者相对看好新材料科学在短期内的发展。

  智能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例如,形状记忆合金能够在经历大幅变形后恢复原状,这一特性使其很适合用来制造微型致动器等精密设备。德国初创公司Memetis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成功开发出超紧凑的微型致动器,为微机电系统(MEMS)等领域带来创新。同样,英国的SorexSensors也在智能材料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他们通过在硅晶片上制造高灵敏度的MEMS传感器,利用薄膜压电材料和FBAR技术实现压电效应。这种传感器能够对外界压力或振动等刺激做出快速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环境监视测定、医疗设施及消费电子等。

  实现净零循环分子/材料也是当前材料科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钢、铝和化学品等传统材料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对环境能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开发能够循环利用的净零循环分子/材料,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备极其重大意义。2025年,预计循环净分子/塑料将重新受到关注,并有可能成为全世界议程的前沿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新趋势,更是因为随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实现净零循环分子的商业化应用已成为可能。

  2025年世界格局、中美关系等地理政治学未知性依然严峻,但与其为规避风险采取保守性政策,不如从长远战略考虑主动增强国际合作。目前,全球化工市场正逐步转向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正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在这种背景下,跨国资产整合和技术引进成为化工企业增进国际合作的手段之一。通过兼并、收购或内部扩展,企业能够逐步掌控原材料供应和产品的终端销售经营渠道,由此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增强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控制力。而且,通过引进和吸收全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还能加速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我国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已率先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网络,尤其注重长远规划与合作,与买方签订长期协议,确保投资脱碳技术的稳定收入来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有的企业通过并购,持续在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近年来,通过国际合作引入化工金融服务、工程建设等相关例子不胜枚举,国内化工企业因此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盈利能力。

  我国化工产业链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2025全球化工行业的快速变革与创新的关键时期,化工行业必须敏锐捕捉历史机遇,整合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速培育并形成新质生产力。

上一篇:终端需求拉动 A股基础化工板块上半年业绩显著回暖 下一篇:我国液化气体数据监测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