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光的追求,从钻木取火开始就不曾止步。车灯对于汽车而言就像是驾驶者视觉的延伸,因此也是黑科技聚集地。在不超过10年的时间里,汽车的灯光已经经历了卤素、氙气到LED和激光的演变,然而为什么到目前仍然有不少40-50万元的车型配备了卤素大灯?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明智的选择呢?
灯光如同汽车的双眼,我们总是先看到远处的照射出的灯光再看见车身的轮廓,因此灯光很多时候代表了一款车型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同时很多车企也将灯光当做研发的首要科技任务,让照明不单单是照亮那么的简单,应该是更聪敏的。
从当下的趋势里灯光演变已经从比拼亮度和照明范围的大小,跨度到了比拼智能的阶段,当然科技高的产品并没有完全的普及化,目前大多价格亲民的车型和更新不够及时的车型都还在应用比较基础的卤素和氙气灯光,两者之间从美观角度和照明角度开高成本的氙气自然要比卤素强,不过卤素的持久生命力也告诉我们这种光源一定也有着氙气不具备的优势。
卤素光源是最实用的覆盖了很大一部分车型,加上透镜之后穿透能力会加强,而且视觉效果也更好。同时这种光源的成本较低,更换的时候也不会让你感觉伤筋动骨。卤素的发光原理与白炽灯相同,因此发光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在寿命上相对较短,不过黄光的穿透力是最强的。氙气大灯在不加透镜的情况下散射很严重,易引起视觉的偏差,比如在大雾中打开氙气的远光灯,你就发现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光都被水蒸气反射了,根本没办法看清前方。
但是氙气灯的照明强度是卤素的3倍,并且寿命更加长在色温上也更接近日光。两者之间有钱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更贵的氙灯,但是卤素的小黄灯泡除了视觉上差一点,在别的方面更具性价比。
LED逐渐取代了氙灯,是目前的主流灯光,在价格上百万级和10万元左右的车型都有配备,大致上可以分为矩阵式和非矩阵式。
在科技方面,LED的优势也让更多的概念成为了现实,比如骋CC的“呼吸头灯” ,当你拿着车钥匙解锁车辆时,大灯组会营造出一种生命感。首先是LED日间行车灯点亮,然后是远、近光灯交替点亮3次,为了体现出人的呼吸感。
还有就是智能照明,覆盖的车型有很多,就拿在“灯厂”的A4L举例吧,车前方配备的侦测摄像头,可以观察到前方的车辆和路况,来选择照明的方向和需要避开的照明位置,矩阵式LED还能轻松实现,同一个面的不同亮度照明。简单总结就是在照明的方案上存储了多套策略,灯光会思考需要用哪一种,不但可以更好的观察到前方的情况,而且能避免前方来车因灯光太刺眼看不到的情况,在主动安全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LED是目前最普及化的黑科学技术产品,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太贵了。拿宝马3系举例,在4S店更换一枚LED头灯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换一对就是4万多,这还不算是矩阵式LED的价格,因此东西固然好,但是一旦坏了就能让你的钱包伤筋动骨。
最后让我们再来聊一聊灯光中的奢侈品——激光大灯,这种光源目前配备的车型属于凤毛麟角,只有在新7系和新A8L这一级别的车型上才能见到。激光大灯在夜间的照明亮度和距离都要更强于LED,远光的距离能够达到500米,就是一下照亮了半公里,这个距离是LED的两倍,而亮度达到了三倍。
而且激光大灯的发光单元,在体积上跟小,也就更节约空间,给车身的造型设计以及重量控制增加了空间。在色温上激光优于LED,而LED优于氙气,因此激光对于人眼是最合适的,不过激光大灯的成本也是相当高昂,属于百万级豪车才配备的奢侈品,而且距离普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上面我们介绍的都是已经实现了量产的科技,不过在每年的概念车型上我们还会见到很多超前沿的黑科技,这些概念产品预示了未来的科技走向,我们也不能放过。
首先是将灯光科技结合到无人驾驶这一当“红炸子鸡”的线头灯模组是第一款高清数字照明系统,照明度要不传统照明系统提升2.5倍。内部呈矩阵式分布有84颗LED,均由单独LED芯片控制0%-100%的光强度,可以对不同的交通、天气以及路况等做出调整。
边缘发光扁平导管尾灯拥有特殊的纹理或结构,其适用于多种不同的造型设计,并且轮廓感清晰,尤其是中间狭长的线条造型,使得其充满了个性化和未来感。目前该尾灯技术主要配置在豪华高端车型中。
车主在按下车钥匙后“光幕式”车灯可照亮车身两侧的道路,目前宝马7系已经应用了此照明系统。这些透镜内嵌多个微型透镜,单片透镜的尺寸较小,仅可产生非常微弱的光带。但将多个小型透镜结合在一起后,就能生成明亮夺目的灯光投影。因此即使LED灯表面的部分透镜被污渍遮挡,其他透镜的光线也能投映到被遮盖的区域。轻微的脏污不会令这一款“光幕式”照明设备的灯光效果有所影响。
汽车头灯就像是驾驶者视觉的延伸,自然不会缺少高科技的含量,同时灯光也是汽车设计的一部分,从卤素到氙气,再到LED的普及,时间实际上并不长,因此我们能相信激光大灯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普及化的产品,而且还会有更先进的灯光技术应运而生。将我们的驾驶安全性提升至更高的层次。